历史建筑是凝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地域的集体记忆与文明脉络,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珍贵的历史遗存,不仅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需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长效传承。数字化建档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能让古老建筑在数字世界中永葆生机,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在2025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边疆助兴”乡村先锋队便聚焦安宁市大石庄村王公爵祠,以数据整理、脉络梳理为基础,用数字化建档与建模技术,开启了一场历史文化保护的实践之旅。
本次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了解文化传承、历史发展、优势产业,梳理地域特色,同步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向村民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团队赴安宁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证王公爵祠历史背景及文献记载,补充完善其历史脉络;再次深入大石庄村实地访谈村民,收集民间记忆,同步完成王公爵祠建筑测绘,记录门楼构造、“一颗印”建筑等细节;开展数据整理,归类建筑尺寸、历史资料等数据,完成BIM模型创建及数据集成,形成系统化数字档案,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支撑。
回顾整个实践活动,整个团队收获颇丰。从最初面对海量数据的迷茫,到逐渐掌握整理技巧;从对历史文化的一知半解,到能清晰讲述王公爵祠的前世今生,这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而我们手中的技术和努力,正如同点亮历史的火把,能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但我们对历史文化保护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供稿人:焦丽丽 薛德凯
一审一校:张涛
二审二校:费维水
三审三校:韩路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