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信以致远  智创未来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当前位置: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  浏览文章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顺利召开2025年社会实践活动宣贯大会

2025年04月18日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0

2025年4月15日,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安宁校区3号报告厅召开2025年社会实践活动宣贯会。会议以“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与人才培养全链条贯通”主题,由钟赛君副院长主持,李红育院长进行主旨解读,面向学院大一、大二全体师生,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前行路径与发展方向。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顺利召开2025年社会实践活动宣贯大会 第 1 张

重构实践体系:从“集中突击”到“全程赋能”

会议伊始,钟赛君副院长对《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深度解读。她指出,此次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大三暑期集中实践”的单一模式,构建“三年六段式”阶梯化实践体系:该体系覆盖大一至大三寒暑假,要求学生每年至少完成1次实践(每次≥5天),三年累计实践时长≥30天。实践内容需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生需提交包含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实践成果的《社会实践手册》,经实践单位认证盖章及指导导师评分、专业审核、学院终审后,方可获得学分。

“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早实践、常实践、深实践’。”钟赛君副院长强调,通过前置实践环节、延长实践周期,学生可更早接触行业前沿,在真实场景中锤炼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职业发展蓄力。

图片 3.png

贯通培养链条:以“导师制”串联四大关键环节

李红育院长围绕“为何改、如何改”系统阐释改革逻辑。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重构产业生态的背景下,学院精准针对“新工科”人才需求痛点,将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创业四大环节一体化设计,形成“实践-应用-创新-就业”闭环培养链。

李院长进一步阐述道“当实践贯穿大学教育程,学生便能将知识‘学活、用透’,真正成为行业所需的‘零适应期’人才。这次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学时调整,而是一场‘把课堂搬到山河湖海,将论文写进产业脉搏’的实践育人改革

图片 4.png

凝心聚力:以实践之名书写青春答卷

会议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宣贯会,他们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方向。他们将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宣贯会标志着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实践育人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实践为重要纽带,深入贯彻学院“在实践中培养时代需要的工程师”的核心育人理念,培育兼具创新思维、实战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工科人才,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供稿:李敏

一审:刘序志 

二审: 钟赛君

三审:李红育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