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一、课程介绍
《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程是本科美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理论课程,该课程开设于第一、二学期。该门课程总学时72学时,学分2。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社区美术工作者、美术创作者等人员。讲授课程理论的同时,还要达到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了解和审美素养能力。课程中通过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优秀美术作品鉴赏等理论课程的教学,达成三大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不同时期的美术特点
2. 掌握中国史中优秀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
1. 掌握中国美术史中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类型和艺术特点
2. 能够具备优秀作品进行鉴赏的能力
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课程建设思路
1. 中国美术史教学
通过美术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特点,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内蕴,建立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丰富中国传统美术知识,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美术史中包含绘画、雕塑、书法、工艺、建筑等各个美术领域的知识,同时与哲学、美学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该课是先修课程,对其它的后续课程有着内在的影响。
↑ 上一篇:《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改革
↓ 下一篇:美术学专业核心课程——素描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