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院首页  |   招生咨询:0871-68314770

树职教典范  育大国工匠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当前位置:高职学院  >>  教育教学  >>  浏览文章

校-企-企三方协同创新——共育通信技术人才,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5年04月28日    高职学院    0

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数字经济发展,2025年3月25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联合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准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在2教320成功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三方通过构建“校企双元育人、项目驱动创新”的合作模式,着力打造西南地区通信技术实战应用型人才,为云南省“数字新基建”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校企合作洽谈会由我校产教融合办公室统筹,高职学院主持,邀请了北京华晟经世公司的产教融合项目部代表和四川准达云南分公司的经理共同参与。校企双方围绕“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目标,就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共建、课程资源共享、项目全流程实施规划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一、共筑三链融合新路径

四川准达云南分公司总经理余涛在会议中强调:“当前通信设备技术迭代周期较三年前缩短60%,传统职教培养体系已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唯有通过校企协同创新,才能系统性解决人才供需错配问题。”

图片1.png

会议现场

为此,校企双方创新打造“真实项目进课堂、技术标准入课程”培养模式:通过移植真实工程案例、内化华为技术标准等举措,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全流程。以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共建为例,校企将联合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邀请华为认证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制定行业导向的课程大纲,将“基站维护”“网络优化”等前沿技术模块嵌入教学计划,并推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协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践。

二、创新驱动资源融合新模式

针对课程资源共享,双方计划搭建“云端实训平台”,整合华为技术标准文档、真实项目案例库及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实现校企资源跨地域实时共享。此外,企业还将提供华为VUE初级认证体系,为参训学生开辟“培训-认证-上岗”直通车道,确保学生通过考核后可直接参与华为生态项目,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图片2.png

会议现场

在项目全流程实施规划中,校企共同拟定了“需求对接-课程孵化-实训落地-成果反哺”四步走策略。例如,四川准达将定期提供当前通信升级项目中的技术痛点清单,学院师生团队据此设计解决方案,经企业评估后纳入实际工程应用,形成“问题提出-学习研究-实践验证”的闭环链路。北京华晟经世产教融合项目部负责人补充到:“此次合作不仅是资源叠加,更是机制创新。通过三链融合,学生能在真实项目中积累工程经验,企业则能精准获取适配人才,院校则能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三、实践赋能锻造“零过渡”人才

我校高职学院副院长任宇杰表示:“此类实践项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能够让学生从课堂走向产业一线,实现能力跃升。”学院将遴选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优秀师生团队,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实施“理论授课-项目实训-现场实操”三阶递进培养计划。首批通过华为认证考核的学生,将直接参与昆明及全省各地州的4G/5G基站升级工程,在实战中锤炼技术硬实力,成为服务区域数字基建的“生力军”。

我校产教融合办公室副主任袁楠进一步阐释:“‘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将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学生不仅能在工程现场考取华为认证资质,更能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管理,掌握设备调试、网络优化等企业亟需的核心技能,真正实现‘毕业即胜任、上岗即上手’的无缝衔接。”这一培养路径将学生成长与区域通信基建需求深度绑定,为云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即战力”人才支撑。

图片3.png 

会议现场

四、生态闭环打造产教融合“云南样板”

作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示范院校,我校依托校企共建的ICT产业学院,构建了“院校(人才培养主体)—技术企业(标准输出核心)—服务商(项目落地支撑)”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从人才培育到技术应用、再到产业服务的完整闭环生态链。北京华晟经世公司作为我校产教融合战略资源整合方,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华为技术生态资源,聚焦“技术培训体系优化、认证考核标准落地”两大核心任务,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实现“能力—岗位”精准匹配。

此次合作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从传统顶岗实习向“标准共建(行业规范导入)—资源共投(课程与设备共享)—成果共享(技术反哺教学)”的机制性融合转型。随着云南省“数字新基建”战略的纵深推进,此次项目不仅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人才+技术”双驱动力,更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迭代”的产教融合标杆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一审一校:唐维

二审二校:蔚立军、任宇杰

三审三校:李川川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